时间:2020-11-30
前几天接到一个客户王总的电话,问我有没有人想投资民宿,他的一个朋友在做民宿项目,现在没钱了,想融资。以前给王总做了别墅花园的设计和施工,他知道我们伍意设计现在在做民宿和乡村休闲项目的策划和规划,觉得我应该认识很多投资人。电话里王总邀请我们去他朋友那里给看看,出出主意。如约而至,现场十分安静,机械都停了,杂草丛生,依稀可以看到这个场地最初的样子,投资人M总言谈中透露出执着(顽固),信心满满(盲目的)和无可奈何(没钱了)。M总除了天下大雨,每天都天亮就出门,到工地现场指导施工队干活,晚上天黑回家,一年多时间了,花了一千多万(交流一小时后告诉我,花了600多万)。看着他再寒风中凌乱的头发和灰色的鬓角,摸着我手背上被蚊子叮得奇痒难忍的小包,我说M总,停了吧,想清楚了再干!
M总一脸疑惑。我问M总:您要赚哪些人的钱?他们为什么要到你这里来?您这样单打独斗,什么时候才能开业?多久时间能收回成本?他没回答,脸色已经涨红,有些尴尬,我不好再问。这个项目没有充分的商业架构、市场调研和整体的规划设计。项目在四川成都边上的三线城市,却拿着深圳一家公司做的概念设计(政府版本)拍屁股上马,能走远吗?不做大的调整,这个民宿继续下去一定失败!
我们总是在现实的残酷中学会成长,我把其中的思维罪证捋出来,让您看到,共勉!
一、盲目选址让他前功尽弃。
M总的项目选址位于郊区,既无风景又无其他商友,今后经营过程中流量是问题,运营难度极大;他的项目在哪里都可以做,和这个地方没有紧密联系;一片浅丘陵山坡,道路,管网,水、电、气、网络等基础配套会大量烧钱。
二、过分迷信政府关系
M总前几年和政府打交道,赚了些钱,也积累了不少政府关系,这让他认为做这项目能干大。我们不否认关系能起到很大作用,但民宿类项目最终还是要面向消费市场。关系能锦上添花,不能解决根本市场问题。
三、对消费趋势和消费需求不了解
时间都2020年了,还在把九十年代的农家乐的场景重现。说是他和他朋友都喜欢!以90后和00后为主导,新的消费时尚和消费主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为什么视而不见呢?现在很多民宿,农家乐和农庄,更大的问题是这些投资人老化的思维和年轻群体价值观的冲突!你的项目该取悦谁?是你们投资人吗?好好想想!
四、单打独斗,缺乏平台思维
M总的民宿是乡村休闲类民宿,在住宿之外还有餐饮,娱乐、培训和会议,甚至主题派对都有。不仅体量大,专业跨度也大。为什么一开始不考虑整合各路资源,建立利益联盟以平台思维来开发呢?
五、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
M总给我介绍了他正在做的玻璃房咖啡厅、柴火鸡餐区、集装箱民宿、会议大厅、露营......我没有听这些没有一丝兴奋。这些子项目遍布了这个城市的里里外外,将来一定是和大量的同行拼刺刀:你捅他一刀,他插你一刀!项目不在于大,在于您在消费者面前的价值:能否唤醒消费者心中的某种欲望,让他们非常想要!
六、重外壳,缺内容。没有超强卖点,无的放矢!
很执着的修建咖啡厅,在选材和做工上特别愿意花功夫。殊不知,在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喝咖啡的人有多少,懂咖啡的人又有多少!从盈利角度和引流角度都应该仔细斟酌!伍意设计在做项目规划时上项目只有一个标准:要么能盈利赚钱,要么能吸睛引流。
七、一边叫着没钱,同时却在大肆乱花钱、花冤枉钱。
挖山修路,做排水沟,调整地形、修玻璃房、做假山......项目现在花了几百万,还准备马上花十几万做大门造型。项目干了两年都还没有开始营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为什么不先把一个点做做透,先营业一部分,再分期推进呢?基础性配套先做,豪华的大门和假山在郊区就是浪费钱,花冤枉钱了!
八、拍屁股做决定,对项目缺少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
当你有投资意向时就应该开始理性思考: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选址合适项目?怎么控制成本?时间节点怎么设置?何时达到目的?两三年后项目会怎么样?.......伍意设计在给投资人做前期咨询时都会引导他们去考虑这些商业策划的问题,这会让我们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减少日后的浪费和麻烦。
成功的民宿大多相似,不成功的项目各有各的失误!民宿投资也好,类似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也罢,投资人如何避开投资的坑,更加理性的规划我们的民宿,值得我们一直探讨!怎么样顺势而为,如何实现轻资产投资,整合资源,组建利益联盟?如何有效控制投资成本,快速回本?欢迎与我讨论。